民主党派
首页>> 民主党派>>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和巨大优势
2012年03月31日 23:18 (点击: )

       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当今世界,政党在各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判断一种政党制度的优劣,根本标准是看这种制度能否有效地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形成于长期的历史实践,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实践证明,这一政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在中国,政党发展和政党制度选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从没有政党到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诞生,从中华民国初年政党林立到“政党议会”在杂乱中宣告失败,从蒋介石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到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结成统一战线合作奋斗,中国人民在迎来新中国诞生的同时,也选择确定了新型的政党制度。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生成、建设和发展,在这“四个选择”的过程中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中华民族的近代历史在“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爱国志士仁人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努力一次次失败,证明了“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曾试图将西方多党制移植到中国来,没有成功;抗日战争后一些民主人士也希望中国能搞多党制,现实还是破灭了他们的幻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只能向社会主义方向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选择和确立,在经历了一些党派、一些人企图搞多党制的主观愿望破灭和失败之后,显示了它是惟一正确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人民创造彪炳史册的伟业伴随着对先进政党的选择。在各种各样的政治组织中,中国共产党的脱颖而出,是因为它具有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是一支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先进性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实践中孕育诞生的,广大人民群众和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共同参与了这个制度的培育,共同见证了这个制度的成长。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深深留下了党和全体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烙印。中国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同。

       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奋斗实践中,选择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认真的、慎重的、正确的,是对历史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

       二、宣扬“政党轮替论”是要取乱中国

       国家建设和政治发展从来就不存在千篇一律的模式。政党制度同样如此。不尊重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不顾本国国情,盲目照搬别国政党制度模式,决不会成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从生成之日起就受到各种敌对势力的指责和诋毁,它的生命力在持续不断的攻击中磨练得越来越强大。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举世瞩目的成就,验证了这一政党制度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然而,还是有人宣扬西方的政党轮替、三权分立,企图用西方式多党制、两党制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从根本上动摇、颠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这样的论调和企图值得警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今世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西方敌对势力四处推销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一些西方人士为中国开了很多“处方”,核心是两条:一是在政治上搞多党轮流执政、搞三权分立,也就是搞西方那套政治体制;二是经济上搞私有化。这样的“处方”中国能用吗?绝对不能!用了就是死路一条。心怀企图的敌对势力搞乱中国的首选目标,就是改变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政治体制。顶礼膜拜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照搬别国政党制度,对中国来说,是取乱之方、取祸之道,于党于国于民,都祸害无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之所以没有仿照西方那种政党轮替、三权分立的模式生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政治逻辑和社会演变的需求规律使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同我国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由此形成的政党制度形态和政党关系构造,不仅是历史形成的,更是国家利益和人民意愿的体现。

       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是党中央始终不渝强调和坚定不移坚持的原则。把握这个原则的一个前提,是必须弄清楚政治制度价值评判的依据。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提出了“五个有利于”的思想,即“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五个有利于”的政治制度价值评判,为我们提供了选择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科学依据。在对待政治制度上,任何背离这“五个有利于”的选择,都不符合中国国家利益,都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反对。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五个有利于”的功能发挥同样是评判其价值的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和新型政党关系经过60多年的运行和打造,已经有了牢固的基础。企图更换这个政党制度,改变这种政党关系,完全是背离民心的。

       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保证。各政党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各民主党派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政治取向统一形成思想观念的协调一致,构成政党和谐的基础。政党地位明确,职能清楚,相互支持,执政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实施领导,参政党围绕国家建设的大政方针和重大问题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活动,各政党从各自的地位和职能出发,恪尽职守,规范地行使权力,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在和而不同的秩序中共同致力于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事业,为维护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提供有力支撑。

       三、理直气壮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我国政党关系的发展已经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理直气壮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党和人民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充满自信的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政治智慧。我国不采取一党制,也不采取多党制或两党制,是因为确信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民意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处置国内政治关系的聪明创造,它既不存在执政党独揽权力,其他政党不能直接参与政府管理、国家事务和决策过程的问题,也不会发生执政党与反对党或在野党互相扯皮、争斗倾轧的现象,有利于政党之间平等和谐相处,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有序发展,有利于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又一重要形式。这两种形式使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相辅相成,结合成为一种崭新的民主实践载体。中国共产党就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直接协商,在人民政协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协商。通过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既尊重多数,又照顾少数,能够充分反映和协调各方面的意愿与利益,具有西方民主不可比拟的广泛性、包容性和真实性。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因为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而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具有自身发展、完善的生长能力。居于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科学的执政理念,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先进思想,确定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建设方针,不断加强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实践举措。各民主党派注重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加强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努力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国政治发展道路展现的生动内容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创造了光明前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并不排斥学习和借鉴别国政党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学习和借鉴别国政党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和制度建设,无疑是理智和聪明的选择。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照抄照搬。政治文明的普遍性寓于各国各民族实践的特殊性之中,有世界各国经验的多样性才有人类政治文明的丰富性。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历来的主张和自觉的行动。我国广泛开展与国外政党的交往活动,举办和参与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交流研讨政党治理经验,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以开放的胸怀沟通各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前提下,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是正确对待人类政治文明的科学态度。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并不否认继续改革、创新和完善的必要性。建立在中国国情实践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党中央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胡锦涛同志提出“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的告诫,是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忧党意识的鲜明表达。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改革、创新和完善,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们务必要做好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执笔:齐卫平)

         来源:《求是》2011年11月01日

Copyright 2013-2021
版权所有:西安工业大学党委统战部
电话(总机):029-8617305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学府中路2号  邮编:710021 陕ICP备150003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