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
首页>> 民主党派>>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精神家园
2015年09月25日 16:41民进中央宣传部 (点击: )

    2005年11月25日巴黎传来了韩国“江陵端午祭”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由此引发了国人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反思。

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非遗保护,留住精神“胎记”,在传承基础上更好创新?如何让非遗与现代社会相互融合?9月22日,在民进中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专题研讨会上,特邀专家和非遗传承人,共同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把脉开方。专家学者们纷纷畅谈真知灼见,呼吁群策群力,不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而且要“茂盛”起来。

保护古老技艺,人才为重

“几百年的手艺,但现在真正能做绢花精品的人数非常少。”国家级北京绢花传承人、家族第五代传人金铁铃,对于非遗传承项目后继乏人有着切身的感受,作为第一个发言人,一开始就将人才问题抛了出来,“要创造条件让年轻人能踏踏实实的去做传承技术。”

“如何保护老传承人,让他们创造出更多的作品,同时把自己的技艺传给年轻人?”这是平阳麻笺传承人、丁陶麻笺社董事长梁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应该建立一套详细的激励机制,来破解这个瓶颈。他还建议“要通过职业学院培养年轻人爱好,从而将技艺发扬光大。”

“我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在于落地到接班人的问题上,有人才有传承,”东城区第二文化馆副馆长王敏直言,“对于最民间草根的文化,我们保护力度应该是最大的,要给予这些项目的传承人以适当的补贴,也许一笔很少的资助就能成就一个非遗的项目。”

“在人才断层方面,其实非遗的研究人才流失也非常严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进文化论坛》副主编冯莉,谈到了非遗人才保护的另一个方面,“让我们大量的民俗学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能够人尽其才,也是我们目前非遗工作比较重要的一点。”

“要利用现代的教育方式来传承非遗文化,要结合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把非遗的理念传承下去。”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和民俗学专家,箫放会在自己的课程里设置非遗的专题讲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非遗保护和传承一定和人有关系,但是这个人是包括了好几种类型的人,一个是项目本身的执行人,一个是项目的传承人,还有政府、社会力量,包括我们消费者。”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动漫研究中心主任邓丽丽表示,非遗保护发展研究的核心就是人。

传承与创新并重

“不是所有年轻人都不喜欢非遗项目,我觉得非遗传承应该放到最需要的人身上。”金马派风筝传承人吕铁智尝试将手艺带到了下岗工人和残疾人中间,教他们做风筝,掌握一项养活自己的技能。

“新时代社会背景下产生新的文化创意,转型提升非遗项目形象,要定位它的文化价值。”无锡惠山泥人传承人赵建高,对于非遗项目未来发展方向有着自己的认识,他们将惠山泥人这个老字号带进了古运河畔,探索出了一条将非遗文化与旅游、时尚体验相结合的路子。

“到底怎么样传承和保护原生态的东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艺术要做抢救性记录。”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王宁结合自己多年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采访、调研强调,“很多原生态文化没有传承人,我们真正要有一个专业工作团队,在全国搜集信息。这个工作花多少钱都值得,将来这都是无价之宝。”

“文化产业说到非遗就涉及到再产业化,因为改革面临很多深层次问题,不能盲目地将一切非遗项目都产业化。”北京大学教授皇甫晓涛说。

“我们要尊重社区和传承人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创造和发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安德明认为,“让社区、传承人本身对于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有更强烈的自豪感,发挥社区的能动性,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非遗保护的体系不是笼统的,而是应该具体到每一个门类都有一个指导性的保护的意见。”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说,“要建立多样化、多元化的保护的方式,要把文化遗产精华的部分挖掘出来。”

破解保护难题,仍需健全立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学专家杨利慧说,“各个地方得到非遗名号,或者个人得到传承人名号以后,我们能不能建立复查制度,把政府、专家、传承人相关的人士召集到一起,发现存在什么问题,怎么样来解决,这样才能切实的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遗已经有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根据每一地区不同的情况做具体细节的诠释。”邓丽丽去年做了一个研究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对策的课题。

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协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刘锡诚认为,“建立传承人的保护机制是必要的,保护机制的建立要在分类保护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探索和建立相适应的保护机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们要用真情,对祖先传承下来的珍贵遗产予以科学保护和传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留给今天,留给未来。

Copyright 2013-2021
版权所有:西安工业大学党委统战部
电话(总机):029-8617305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学府中路2号  邮编:710021 陕ICP备150003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