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理论
首页>> 政策理论>> 正文
着力“四化”引领 加快“三农”发展
2015年12月09日 12:01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点击: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纵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实现这个目标的难点重点仍然在农村,决胜时间节点能否前移的关键也在农村,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任务紧迫而重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十三五”时期“三农”协调发展的基本遵循。福建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发展现代农业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认为要坚持“四化”引领,推进“三农”工作更快更好发展,为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一、以“工业化”引领农业发展。要提升我省农业特色水平,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必须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把工业管理理念、组织方式、营销手段、科学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推动农业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一是要突出发展设施农业。要发展有规模、高质量、上档次的设施项目,推广茶园、果园微喷灌设施,推进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化,推广运用农产品精深加工先进设备和技术,支持企业开发生产适合设施农业急需的保温降温设施、水肥一体化设备、播种翻土机械、基质栽培材料等,为设施农业发展搞好配套。二是要狠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农民创业园及示范基地“一区两园”梯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局,初步打造了具有较高水准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载体。各农业园区要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升级,狠抓重大项目策划、项目储备、项目遴选、项目招商和项目落地、推进,做到建设一批、招商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确保项目带动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继续加大农机购机补贴工作力度,推进农机农艺相结合,推广与本地农艺技术条件和耕作条件相适应的农业机械,力争尽快实现关键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的突破。要加快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大力培养职业型实用人才,拓展作业服务市场,发挥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在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和推广先进技术中的作用。四是要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加快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提升县、乡(镇)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功能,强化土地流转信息咨询、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积极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土地信托流转方式。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承包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多种适度规模经营:第一是土地利用型的农产品,需要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以规模经营户+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要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第二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主要通过设施化、提高附加价值,以规模生产基地+合作组织为主要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第三是资本密集型的农产品,主要通过资本的扩大,以规模养殖小区+龙头企业为主要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二、以“信息化”引领农民增收。信息化是当代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大三农信息化建设,使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拥有信息平台,使农产品顺畅销售,走出省内外、走向国际。一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要重点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3S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应用。推进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等技术在大田作物生产上的应用;推进在线监测、远程控制、远程诊断、报警联动等技术在大棚经济作物生产上的应用;推进电子耳标、智能识别和无线传感等技术在畜牧养殖上的应用;推进在线监测、智能增氧机、智能投饵、水下巡航等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推进全球定位系统(GPS)、电子地图等技术在农机作业中的应用;推进二维码、远程监控、手持终端等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监管、种子监管追溯系统,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可控化和全程监管。二是要大力推进农产品经营电子化。要积极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鼓励和引导大型电商企业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支持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发展在线交易,大力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行模式和相关支持政策,逐步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规范体系。特别要抓紧建设各级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及站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农村物流、金融、仓储体系,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最快速度、最短距离、最少环节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推进我省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双线并进、网络与实体店相融合,实现全方位、多渠道的农产品营销。三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要健全完善12316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农业专家、乡镇农技人员与村级信息员等三支队伍的作用,推动农村信息化与农技推广服务有机融合。各级农业部门都要建立和完善门户网站,推出网上审批、在线咨询等服务内容。继续推进12316信息服务平台向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延伸,探索将农技推广、病虫情报、农产品质监、农业综合执法、农村“三资”管理、村务公开等与农民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行业管理系统植入12316服务体系。

 

    三、以“城镇化”引领农村建设。只有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逐步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和缓解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一是要有序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方面要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和空间,以农业现代化为支撑,从城市和农村两个渠道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出路。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整合就业培训社会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式的创业培训,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就业培训工作,引入培训激励机制,使培训与推荐就业、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相结合。二是要全面深化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要以建设环境美、建筑美、山水美、生活美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推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集成推广农村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要及时总结基层工作经验,树立一批不同模式的美丽乡村创建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放大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效应。三是要大力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要坚持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引导鼓励搬迁户向小城镇、工业区和中心村集中,加强集中安置区配套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切实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完善配套制度,加强对安置点群众的管理和服务,让群众能够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四是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四、以“产业化”引领三产融合。要通过农业相关产业联动集聚,推动生产要素跨界配置和农业内外部产业的有机整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优化农产品产地生产力结构布局,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连接、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一是要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要做大做强诸如茶叶、油茶、烟草这种典型的“接二连三”作物所催生的产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的、全产业链的企业集团。另一方面要引导发展农事体验、农家乐、商务休闲度假等类型的休闲农业,推动农业内外部“接二连三”产业加快发展。二是要推进多种功能融合发展。将农业功能向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多功能拓展,进一步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促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三农”更美、更强、更富。三是要推进农业产业文化化。要加强创意产业向农业渗透,提升文化内涵:一种是在农产品中注入文化和时尚元素,另一种是发掘农业自身长期形成的特有文化,使农业经营者销售的不仅是农产品,也是在推广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也使消费者成为购买文化、消费体验的快乐享受,由此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李茂胜 三明民建)

 

(本文刊登于中共三明市委主办《决策参考》2015年第10期)

Copyright 2013-2021
版权所有:西安工业大学党委统战部
电话(总机):029-8617305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学府中路2号  邮编:710021 陕ICP备150003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