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人士风采
【同心聚力促发展】|省级无党派人士苏胜谈课程思政建设
2023年01月04日 14:37苏胜 (点击: )

 

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运而生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方法。坚持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探索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新途径,是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有效开展“三全育人 ”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是高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

 

课程思政建设的抓手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课程教学是学校育人的基础环节和主渠道。课程建设不好,课程思政功效的发挥就无从谈起。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按照课程建设规律,结合课程具体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程思政建设又是推动专业课程建设的积极因素,可以有效促进专业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

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在思政,强调育人的价值性与方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属性的集中体现。只有在专业课教学中,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紧密相结合,不断推动各专业课程总结提炼课程思政的教学元素,梳理开发课程思政的丰富教学资源,才能够使得课程思政建设更趋完善。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元素融合起来。在专业课教学中把思政元素渗透到专业教学内容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滋润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结合、观察与思考结合.实践与思考结合,在深入学习、观察、实践中思考,在深化思辨中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开展情况

 

艺术与传媒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推进工作,在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等方面,深入地思考新时期课程思政工作的举措和方法,积极构建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课程思政、文化育人等方面积极探索,使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同向同行。学院成立了由党政领导班子、学科带头人、辅导员、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多次组织专题研讨,统筹推进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和实施工作。

立足学科特色,深挖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于发掘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使育人教育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通过归纳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合理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在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过程中,按照先聚焦专业后聚焦课程的思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大纲,以及具体到每节课的课程目标,厘清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之间的关系,把四大思政元素组团融入到课程建设全过程中。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学科发展特色,不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培养过程中,从“兵器美学”和“传统工艺创新设计”两大特色方向出发,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三大思政体系为主体,创新性地凝练出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社会核心价值文化和兵工文化”四大思政元素组团,融入到课程建设全过程中。

科学规划布局,系统推进全面培养。在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围绕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的育人目标,结合艺术类学生特点和课程特性,对标毕业设计要求和课程知识体系,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4个具体指标出发,不断优化评价标准,开展课程建设。教学大纲建设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中,同时挖掘课程自身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及素材,调整现有教学策略,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切实将 “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合、嵌入式发展,将价值引领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整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围绕课程特色,不断丰富完善课程思政素材库和案例库建设,为课程的后期优化和开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在素材库和案例库建设过程中,除了搜集已有的优秀素材和案例外,重点结合专业特征,聚焦四大思政元素组团,组织学生开展课程教学和参加专业赛事,取得了丰硕成果。

强化典型引领,课程建设成果显著。经过前期建设,学院已形成“典型引领、重点打造、全面推进”的课程思政发展态势。《园中画境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课程获批2020年陕西省本科在线教学典型案例。本学期学院共开设107门专业课程,实现了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全覆盖,明确了各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

创新教改新模式,驱动育人显成效。在后期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学院将不断推进“教师主体、校园文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开展模式,持续驱动课程思政发挥出立德树人的最佳效果。提前布局,超前谋划,探索“五育并举”背景下的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将五育理念融入到教学改革中,深挖五育内涵,真正实现五育并举全方位发展,形成更适合艺术类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作者为省级无党派代表人士、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Copyright 2013-2021
版权所有:西安工业大学党委统战部
电话(总机):029-8617305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学府中路2号  邮编:710021 陕ICP备1500039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