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人士风采
【同心聚力促发展】|民盟省委常委张华谈课程思政建设
2022年12月08日 13:45张华 (点击: )

 

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进而实现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本质要求


课程思政本身就意味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即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现实的课程教学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而将这三者进行了割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思政正是对这三者重新统一的一种回归。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教育中积极探索实质性介入学生个人日常生活的方式,将教学与学生当前的人生遭际和心灵困惑相结合,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和困惑,真正触及他们默会知识的深处,亦即他们认知和实践的隐性根源,从而对之产生积极的影响。


主动明晰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人""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课程思政化,不是要在课程中机械地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成分,而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的元素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思想政治元素的加入不会显得突兀和刻意。甚至于还会因为这些元素的参与,给课程教学带来趣味性和增加有效性。

英语课程具有跨文化的课程背景,这就给思政化以更好地发挥空间。外语教师应当注重西方文化的引入,但是更应当注重中国文化的走出去。而中国文化框架之下,自然就包括有思政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外语课程学习中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

在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中要立足本土实践,从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维度,包含教师、学生、教材、课程、评价、教学媒介、教学生态等,开展精细化、深度化和精准化研究。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效果检测


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同时,我们应该尊重课程本身的知识框架。课程思政不能与思想政治课程划等号,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的元素。所以,对于固有的教学内容必须坚持不能动摇,通过思政化引入思想政治元素,而这些思政元素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存在,一定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思政元素应当能够对主要教学内容实现有益补充,并且是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的,而不是与课堂教学内容割裂开而阐述的思想政治的内容。

同时在实现思政化的过程中,要注重考察课程本身的特征,加强学生学习状态的考察。反馈是推动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在引入思政化之后,就考核体系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学生反馈也应包含思政元素的效果反馈,从而对思政化成功与否进行评定,这也是保持中正发展形态的必要依据。例如在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运用Bloom1956)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即认知领域目标是指认知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分析学生的价值观评判力,这也是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高阶能力的培养,也突出其教育的思政本质。


持续凝练课程思政的实践成效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之中,大学外语课程组所有老师都在积极参与,深入挖掘外语课程对于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着力探索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充分彰显新时代外语教师的担当情怀、教学智慧与创新风采。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和课堂观摩的形式,开展相互学习和样例展示的活动,在思政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资料整理等方面互通有无,协同发展,共同提高。同时积极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的书写和鼓励各类课程思政教学大赛的参与。

近年来,校民盟委员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导盟员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我提出的《设立高校教材排查专委会实现思政与专业双把关》提案受到上级部门重视。盟员王瑛在“2022年中西部地区高等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盟员齐江华的《弘东方文化 创民族品牌 扬中华国威 树远大理想》和《立足传说 深钻博学 融汇东西 影响世界》分别入选20202021年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我们也将继续努力,培养创新思维,以新思维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发展推动新方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

(作者为民盟省委常委、校民盟委员会主委、新生院副院长)

Copyright 2013-2021
版权所有:西安工业大学党委统战部
电话(总机):029-8617305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学府中路2号  邮编:710021 陕ICP备15000397号-4